四川在线记者 赵荣昌

“双碳”机遇下,“碳排放管理师”培训在网上火了起来。靠着新职业准入资质和“挂靠躺赚”的噱头,不时有人陷入骗局。

2019年—2021年,人社部先后发布4批50多个技能人员新职业。随之而来,家庭教育指导资格证、整理收纳师证、碳排放管理师证等“五花八门”的资格证书虚假宣传信息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劳动者希望“一证傍身”的心理,推出“挂靠躺赚”的诱惑,一些新职业“准入资格证”考试的新骗局逐渐形成产业链。

由于新职业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很多从业者花高价考取的证书并不属于“资格”的从业资格证。换言之,参加此类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只能作为参加培训合格的证明,并无市场认可度。

现实中,消防、建筑、电工等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很多企业为逃避行业主管部门检查,违规违法找持证者“兼职挂靠”。不可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会计、建筑、环评、水利等领域确实存在“挂靠躺赚”的现象,一度让“向证看齐”的从业者们对新职业资格证书趋之若鹜。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何种资格证书,通过“挂靠”赚钱均属违法行为。消费者在“考证”时候,也要做到“认清目的”和“擦亮眼睛”。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新职业和相关技能标准的发布需要提速,在充分放权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明确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路径,并配套发布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让新职业从业者不再陷入“考证骗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