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文 泸州观察 郭慧琳/摄

3月1日,正值《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记者跟随泸州海事局执法队伍一行,从泸州市滨江路乘公务执法船沿着长江向东航行,现场直击船舶防偷排现场执法,感受长江泸州段沿岸的变化。

01

“暗藏玄机”的黄色小牌解决虚假铅封问题

“船长你好,我们是泸州港区海事处执法人员,现在要对你的船开展船舶防污染现场检查检查,请配合,谢谢。”出发约40分钟后,公务执法船稳稳停靠在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五六个执法人员登上将要开展检查的“川集36号”船舶,并向船长亮出执法证。

泸州港集装箱码头

“第一步是检查船舶的生活污水是否直排长江。”执法人员崔浩庆向船长提出要求,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甲板二层的厕所。只见崔浩庆接起一盆清水,往里倒入红色的食用色素,随后,将搅拌均匀的红色液体倒入厕所。

“这叫示踪剂显色法。如果待会儿江面出现红色,那么就意味着厕所管道能够直通长江,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的现象;如果没有出现,则说明船舶关闭了直排管路阀门,污水在船内储存。检查所使用的食用色素不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崔浩庆解释。沿着船舶桅杆仔细巡逻后,其余执法人员未发现江面出现红色液体。

执法人员使用示踪剂显色法,检查污水是否直排长江

随后,执法队伍来到船舱内的生活污水储存柜,查看生活污水排放管路、生活污水应急旁通管路等管路的铅封是否完整。

“这个就是‘电子铅封’。”指着污水直排管路上挂着的黄色小牌,泸州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副处长龙现说:“它记录着船舶零排放、铅封盲断保持情况以及岸电设施等信息。具有NFC功能的手机靠近小牌即可查看,大大提高了船舶防污染监管效能。”

在他看来,推行电子铅封,除了便捷,还很必要。“为了实现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我们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管系进行了全面铅封。但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发现部分船舶存在虚假铅封、虚假盲断、铅封被随意破坏等问题。‘电子铅封’拆除即作废,让上述问题有了解决途径。今年6月,长江沿线的两万五千艘船舶预计将全部实现电子铅封。”

电子铅封提高了船舶防污染监管效能

02

江水呈碧绿色 不见垃圾踪影

作为一名老船员,“川集36号”船长唐寿兵说,一年来,长江的变化是实打实的。“以前江面上不时会飘过塑料袋、菜叶子等。现在,污水直排的情况得以解决,船员们的垃圾分类、垃圾储存意识也提高了很多。”

为“证实”唐寿兵的话,返航途中,记者紧靠桅杆,全程注视着江水——在蓝天的映射下,长江呈碧绿色,即使是在有游人的堤岸旁,也不见垃圾的踪影。

长江水更清了,鱼更多了

变化的背后,是泸州推行“零排放”的系列举措。

去年7月底,四川首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正式在泸州投入运营,该接收船的正式运营,补齐了泸州市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也提升了泸州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和船舶防污染处置能力;

去年12月,四川首座水上绿色服务区——四川(泸州)水上绿色服务区挂牌运营,届时为过往船只提供水上垃圾污水全接受、全免费、零排放服务,满足长江生态修复和船舶防污染的要求……

四川首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泸碧水1号”

“通过实施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督促船舶使用合格燃油、靠港使用岸电,结合长江干线十年禁渔专项整治等行动,长江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泸州籍船舶全部完成‘零排放’登记备案,2021年累计船舶交付垃圾和生活污水比上年增加一倍。”龙现表示。

接下来,泸州将持续开展查漏补缺,采取最严厉的处理措施打击违法偷排的船舶,确保辖区航行的每一艘船舶都达到“零排放”要求;联合长江上下游宜宾、重庆、三峡、宜昌等海事部门,共同打造长江上游零排放1000公里示范区;推进船舶和港口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船舶和码头岸电设施的改造,减少港口码头区域船舶大气污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