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红鸡’正式通过现场核验了!”3月9日,电话那头传来绵阳市农科院王育伟博士激动的声音。近日,由绵阳市农科院畜牧研究团队发掘并保护的地方畜禽资源“平武红鸡”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现场核验,向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迈出了关键一步。

“平武红鸡”。

“平武红鸡”,当地村民俗称“大红公鸡”,是在平武县境内发现的优秀畜禽遗传资源。外观鲜艳,体型适中、抗病性好、耐粗饲,肉紧多汁,是平武红鸡的独特优势。然而,近年来,受快大型良种鸡影响,在市场中,平武红鸡“优质”难以体现“优价”,群体数量一直不高,平武红鸡资源已敲响了濒危警钟。


【资料图】

2013年底,绵阳市农科院畜牧研究团队调研发现平武红鸡这一地方遗传资源,迅速引起了团队重视。“这是非常优质的地方种质资源,我们希望通过科学保种提高它的种群质量,进而挖掘资源独特优势,在未来提升平武红鸡的市场竞争力。”绵阳市农科院肖龙副院长介绍。

保护好地方特色资源,关键就要摸清资源家底。2014年以来,畜牧专家团队跑遍平武2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收集到3万余枚合格种蛋,孵化后保留最纯正的5%, 形成了平武红鸡核心保种群。

“保证血缘纯正,是做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关键,保种区是种群的‘一亩三分地’,这条红线必须守好。”王育伟说。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专家组进行核验讨论。

根据隔离条件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保种要求,经反复斟酌研判,畜禽科研团队同平武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划定坝子乡、平通镇、古城镇和锁江乡四个乡镇为平武红鸡保种区,并在保种区内指导建立了1个平武红鸡保种场,2个扩繁场。

除了不定期开展培训和现场服务,畜禽科研团队还免费向保种区农户投放了近2万羽种苗,这种“藏种于民”的方式将种群长期留在农户手中,保障了平武红鸡群体规模。

一把尺子一杆秤,通过这种方式,畜牧科研团队量遍了保种区内的平武红鸡种群,制订了《平武红鸡资源保种技术方案》等标准,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测定种群生长、繁殖等性能,确保了保种群体的优良性状。

“经现场鉴定,平武红鸡血统来源一致,分布区域连续,种质特征特性明显,遗传性能基本稳定,是经过当地长期选择形成的家禽遗传资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专家组负责人评价。

四川是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大省,四川麻鸭、南江黄羊和成华猪等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地方品种,在产业化利用上探索出了先期经验。“ 一旦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各级将加大平武红鸡保护开发力度,种业创新的基础将更加坚实。”肖龙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