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蜀王本纪》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压)水精;因曰犀牛里。”

古人认为,犀牛有“分水”的能力,将石刻的犀牛置于岸边,可以镇压水怪。所以,当李冰踏上水患频发的成都平原时,下令制作了5头石犀。

而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东侧工地、现藏于成都博物馆的这件石犀,就被认为很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该石犀长3.3米、宽2.1米、高1.7米,重约8.5吨,通体呈浅红色,是成都地区常见的粗质砂岩制作而成的。石犀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干部雕刻卷云纹,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同时期最大的圆雕石刻。

作为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不仅与《蜀王本纪》有关石犀的记载相互印证,也与《华阳国志》有关秦在成都大城“营广府舍”的记载吻合。它从侧面印证了成都城址中心连续存在2300多年而无变化,阐释了天府之国文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具有极高的考古和艺术研究价值。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海报设计 张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