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之都”德阳,有一组引以为傲的数据: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16%的风电机组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年产量世界第一。

这是德阳用60多年的时间锻造出的重装“长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德阳提出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正引导资源要素向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打造“清洁”新地标

从重装“长板”起跳,迈上“清装”新台阶,德阳是如何做的?这是我们此行最想了解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德阳城市风光

基础几何?

全产业链已形成,但产业配套不足

3月初,德阳造“争气机”在广东清远投入商用,这是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G50燃气轮机,填补了我国在能源动力领域上的空白,让“卡脖子”难题成为过去式。

G50燃气轮机从研发到商用花了13年,背后有德阳60多年积淀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做支撑。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德阳布局了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字号”企业,成为德阳重装产业的起点。

“重装是德阳的长项,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培育产业链。”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贞龙介绍,60多年锤炼,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已形成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发电设备产量累计超过6亿千瓦,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重型燃气轮机等15个清洁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2022年,德阳市清洁能源装备产值达650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的43%。

随着“长板”不断拉长,薄弱环节也随即暴露。“关键的零部件,本地能做的不多,企业舍近求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重装科科长张旭玲表示,德阳重装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不足30%。

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中,“有主机、缺配套”的现象较为明显,尚未完全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专业化协同发展局面。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基础铸锻件、普通结构件等中低端产品及简单机加工较多,产业链价值链处于中低端环节,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不足10%。

如何起跳?

做强主业支撑,做大产业半径

东电自主研制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白鹤滩水电站吊装。(德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清洁能源大省,清洁能源占比达85%,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双碳”背景下,四川的清洁能源优势正在进一步放大。“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预计将新增大约7亿千瓦,将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2万亿元以上。

站上风口的德阳,正在双向蓄力起跳,向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目标迈进。

一方面,做强主业支撑。以清洁能源为“链心”,加快构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生态圈,加大上下游企业招大引强步伐,形成完善的、强大的产业链。去年,德阳举办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92个项目集中签约,覆盖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开发等产业链全领域、各环节。

另一方面,做大产业半径。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向“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源”端,加快培育壮大风电、水电、核电、气电、光伏发电等标志性产业链,抢占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兴领域未来发展制高点;“网”端,做大输电、变电设备,培育发展智能电网装备及自动化系统;“荷”端,针对工业末端节能与设备节能需求,重点发展充电桩、换电设备、配套配电系统与通讯系统设备;“储”端,加快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全钒液流电池、大容量压缩空气储能装备研制,打造全产业链的氢能源绿色智慧示范园区。

针对配套不足的问题,德阳实施了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1500余家装备制造配套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有490余家成长为规上工业企业。下一步,德阳还将规划建设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发挥大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将一般零部件制造、非核心业务扩散到中小配套企业,通过标准、技术、采购合同和参股等形式与中小企业形成大的配套产业战略联盟。

围绕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德阳已经有了施工图,力争到2027年,机械装备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建成体系完备、规模较大、创新能力强、质量品牌好、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