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四川在线记者 高敬

ChatGPT是自然语言生成(NLG)和认知技术(AI)的对话引擎,可以写代码、写剧本、词曲创作,并与人“聊天”。近日,ChatGPT因其广阔应用前景成为资本追逐的新风口。然而记者翻看网络讨论发现,网友观点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网友在谈新技术的未来可为空间,另一部分人则表示,这个英语单词读不来,信息看不懂,只能“不明觉厉”。

原汁原味地引入专用名词、术语,已经不是新鲜事。网友对外语名词不会读、看不懂、记不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信息传递的本质是符号的编译,即传播者将想要传递的信息编码后发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对讯息进行解码。传播者所编的符号与受众的文化背景越贴近,信息就越容易被解码。

比如,每当提到人工智能,想到的是“阿尔法狗”;说到科技界天花板,就会想到“人造太阳”。或是音译,或是打比方形式地“翻译”,都使新名词与生活关联度更高,更易“无感”地进入大家的认知范围。这类信息,不但读得懂,而且传得开。

降低技术类名词的理解门槛,有助于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增进交流,减少地球村“居民”们认识世界的差异,从而更易形成共识。此外,对于被各种英语搞得眼花缭乱的老年群体来讲,通过适当的“翻译”,也能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与时代同行。

当然,适度“翻译”并非凭借外语鸿沟制造概念。“译者”切莫编造概念,扰乱视听。读者也要提升防范意识,不要被概念“割韭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