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 摄影 李向雨

“高质量发展”一词,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傅勇林,将目光聚焦在了四川农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上。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傅勇林

“我一直非常关注四川的经济结构调整,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傅勇林说,提到高质量发展,有一组词时常被提到:调结构、转方式、增动能、上水平。他认为,“调结构”是4个方面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结构怎么调?“对四川农村来说,要进一步在产业上花功夫。”傅勇林说,以往提到农村搞产业,特别容易想到的就是搞农家乐,还有乡村旅游,“这样的操作容易出现同类竞争,同质化发展肯定是不算高质量发展的。”傅勇林建议,四川的传统农村地区可以多向浙江等沿海地区学习。“学什么?学他们发展现代制造业。”

傅勇林举了一个自己考察调研中看到的例子。在浙江的不少村落,有的制作巧克力,有的制造打火机,有的制作羽毛球拍,还有的做丝绸精加工,“很多村落的产品,占据的市场份额是很可观的,比如孙权故里龙门古镇,古香古色有很多人去旅游,但是他们生产的羽毛球拍,占据国内市场的七成以上,这就很厉害了。产业结构不单一,多条腿走路,我们四川农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傅勇林说,这些村子带来的启示就是,发展的时候要把格局视野打开,“别人是‘买世界’,我们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卖世界’的路子。”他建议,四川农村在振兴的路上既要思考怎么去搞好现代农业,“这算本职工作”,又要结合实际思考摸索发展现代制造业的路子,“这是脱颖而出的抓手之一。”

“毕竟有了产品才有市场定价权,才可能去影响市场。”傅勇林认为,如果把制造业比作脊梁,那服务业就是血液。“谁也不能缺少,而且比例要协调。一般来讲制造业占40%左右,服务业占60%左右,就比较协调。”傅勇林说,如果制造业的40%中能有农业渗透进去,而服务业的60%中也不再单纯是生活性服务业,而是有生产性服务业加入其中,“那我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就能更加合理,我们的乡村振兴也能推进得更加高效、有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