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凘源 四川在线记者 陈婷

“去年国庆大假,新能源汽车集中上路,长途驾驶‘充电难’,车主‘里程焦虑’和续航痛点暴露无遗。”今年全国两会上,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带来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曾勇 (受访者供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尽管行业前景看好,但充电、换电运营企业眼下仍然深陷盈利困局。”近日,曾勇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推动建立电池标准,开发共享电池包,推行电池租赁;加强换电技术创新与标准化支撑,建设适配换电站,探索共享换电模式;成立行业联盟,打造行业生态系统。

曾勇分析认为,从数量上看,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然而,充电桩的发展存在结构性难题,主要表现为:公桩与私桩比例不平衡,而共享私桩数量少;“快充”的直流充电桩低于“慢充”的交流充电桩;公共充电桩的使用在时空上均呈现不均衡状态;公共充电桩建设分布不均衡。

曾勇发现,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补能模式,两种模式均存在投入大、利用率低、盈利困难的问题。相比之下,由于换电技术涉及专利,换电模式受车体设计、电池规格、连接接口等差异性因素的制约,换电站的规模化商业运营推广条件还不成熟。新能源汽车要想方便灵活地更换电池,面临更大障碍。

“建议政府和具备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联合,推动建立电池标准,实现电池的兼用性和安全性;开发共享电池包,方便消费者根据出行里程需求灵活匹配电池数量。”曾勇提出建议。

针对换电补能模式,曾勇也给出了优化路径:“换电标准化涉及多方利益,建议政府主导,联合汽车生产商、电池生产商和换电运营商,循序渐进地实现电池标准统一。同时,加大测试技术和仪器装备的研发。”

“电池成本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的35~40%。若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广‘电池租赁+电池更换+电池升级’组合模式,既可降低前期购车成本,又可按需更换电池。”

曾勇表示,新能源汽车创造了不同价值网络的生态系统,应加强跨行业协作,组建多方联盟,共建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各方协同共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