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成为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的“热词”,而课后服务“5+2”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成为家长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课后服务“5+2”模式已落地两周,学生们“延”出来的校内时间过得怎么样?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多所小学发现,九成左右学生选择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不再限于“看管”,也不止于“写作业”,而是重在校内实现全面育人。课程设计以素质教育为主成为各校开展的共识,并且在服务质量、内容和师资上均加足“料”,课后服务“馅”愈加丰实。

继红小学校

让更多的学生 不背书包回家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13日下午3点半,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南岗校区操场上,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们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跟随老师跳操,开始了30分钟的“撒欢”时间。“学生们一起蹦蹦跳跳,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在互动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继红小学校长孙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新学期落实“双减”以来,继红小学南岗校区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比例达到91%。该校的课后服务分为写作业看护、教师走班、学生选修和社团活动四类课程形式。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选修课,继红小学每周分年级开展此类课程,实行“选修课当天无作业”办法,让学生放下作业包袱轻松参加。

当天是二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活动日,包括手风琴、体育游戏、创客、视唱练耳、飞叠杯、陆地冰壶、篮球等多个选修课悉数开放,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列队依次前往课堂。除此以外,学校还将有兴趣、有基础的孩子组成社团,通过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工匠技能、意志体魄、艺术审美和交往合作,授课以本校教师为主,志愿者和校外合作为辅。“我们从省京剧院请来老师为京剧社团学生们上课,这项活动从2007年一直坚持到今天,学生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孙欣介绍说。

“让更多的孩子少背作业课本,甚至不背书包回家”,孙欣表示,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能够完成当天的作业,老师还可进行答疑解惑。据了解,作为课后服务的一种,写作业看护服务免除了家长辅导孩子的负担,获得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兴趣与特长。“我们在学校写作业,比在家完成得快,而且有不懂的老师会帮助我,再不用妈妈辅导了。”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对记者说。

为了让全体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结合高低年级的学情,继红小学在课后服务大课间上采用分段错时、分区域活动的方法。同时,考虑家长接孩子的特殊需求,学校对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实行弹性管理,增设至18时30分段,让家长不再犯难。

群力实验第三小学校

课后新体验 一起学习一起运动

9月15日,星期三,群力实验第三小学的校园“沸腾”起来了。这一天的下午,是该校36门集基础课、拓展课和特色课、综合性课程为体系的学年走班课后服务时间。

操场上,足球小将在老师带领下操练起来,一板一眼,格外认真;“灌篮高手”们一人手持一个篮球,跟随着老师学习基础动作;在教学楼内的开阔空间,“茶艺飘香”课程班的孩子们一边聆听有关茶文化的音频,一边动手学习拨茶、倒水,一动一静中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当有障碍物出现时,感应器及时发出音乐,提醒盲人朋友避让。”编程教室内,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正在分享她制作的带感应传感的盲人拐杖,同学们纷纷聚拢过来摸一摸、看一看,讨论起自己的见解……

课业辅导、社团活动是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标配”。“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在校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群力实验第三小学副校长杨琨介绍说,学校将课后服务工作与日常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整体性设计安排,在学生完成作业、老师辅导答疑基础上,将培养学生协作、应用、创新类素养的课程作为载体课程。重点进行阅读、写字、艺体方面素质拓展,开放微机室、未来教室、图书阅览区等,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

记者发现,每个班级门口都设置了一块电子屏,“这是刚投入使用的电子班牌。”二年三班班主任常伟玉介绍道,电子班牌上有课程表、包括基础作业和弹性作业的学习任务,家长通过手机点击应用小程序即可看见当天的作业内容,消除了“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家长却不掌握学习进展”的顾虑。“我们班37人全部参加了课后服务,很多家长反馈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不再拖沓了,较之前回家后多了亲子时间。”

群力实验第三小学共有1357名学生,“双减”下的新学期,有1266人报名参加了课后服务,做到“学生作业不出校”,一、二年级学生不背书包回家,95%的学生作业能够在校内完成。

苏宁红军小学校

在延时服务里 培育学生特长

“让每位苏宁学子在人生的蒙童阶段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得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是哈尔滨市苏宁红军小学校本课程设计理念之一。在“双减”助推下的新学期,该校课后服务新增加了五子棋、国际跳棋、花样跳绳等特色课程,目前共有26门特色课供学生自主选择。

14日12时30分许,除个别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被家长接走外,苏宁校所有参加每周二下午特色选修课活动的学生来到操场,进行自由活动。下午1时,该校各特色课堂准时开启。

在多彩布艺课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忠琴被孩子们团团围住,这堂课孙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缝制布艺鱼挂件,老师一针一线地演示,学生个个目不转睛地盯住老师的手,一边已经有几位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针线操练起来。为了能在“延”出来的课后服务时间里培育学生特长,该校聘请了包括布艺、软雕塑泥等非遗传承老师,定期走进校园为学生开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扬琴社团活动室飘出悠扬的琴声,8名来自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曲目,“他们从二年级零基础学起,到现在可以独立完成曲目,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在这一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反哺学习质量大大提升。”扬琴辅导老师介绍说。同样,学习鱼皮画制作的同学也收获了信心和耐心,学生闫斯硕高兴地说:“剪、画、缝,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平时课堂学习中我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分年级分领域多元设置课程,例如古筝、非洲鼓等艺术类,编程、国际跳棋等益智类,桦树皮画、布艺等非遗文化类,根据兴趣特长、必备能力、关键素养等方面不断充实开发特色课程,滋养学生全面发展。”苏宁红军小学校长姜肇玉总结道。

阳明小学校

益智类社团乐趣多 动手动脑深挖潜力

14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阳明小学。校长于静介绍,新学期,九成多的学生选择参加课后服务,学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仅社团活动这一项就有21种,内容涵盖体育类、艺术类、实践类、阅读类等,其中最令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报名最多的当属益智类社团活动。

阳明小学根据学生自己提出的兴趣方向和教师的特长,设置相应的益智类课程。“学生不用从家带学习工具,校方提供统一的益智器材,像数独、九连环、数字华容道、孔明锁等。”于静说,这些益智类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之上而设计。课堂上,教师先行引导,学生模仿,随后再自由发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调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益智类社团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全在老师和手中的学习工具上,即使在自由发挥环节,也没有学生去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显然,这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来的社团活动更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和脑。

小房子、小船、小汽车……一块块乐高零件在学生的手中逐渐拼凑出了基本的雏形,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协调分工,乐高课堂变成了学生们的“创作工厂”。“老师,看我的炮塔,等我把底部做出来,就做出一辆坦克了。”一个小男孩兴奋地举着手中的成果说道。据了解,乐高课程在上学期就已经在阳明小学开课了,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三年级的赵宇涵说:“这种课很喜欢,上课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很快乐。”

在魔尺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据授课老师王喆介绍,魔尺属于智力玩具,可以随意变化,自由组合,一个24段的魔尺最多可以变100多种图案,2个以上魔尺则可以组装出更为复杂、形象的图案。学生在一步步的摸索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记者 刘莉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继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