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宫建得好不好,队伍是关键。杜壮文意识到,授业需有良师。因此,龙田小学邀请了非遗传承人陈旺松担任学校特聘顾问,每周固定时间,走进课堂传授花灯彩扎技术。在授课的过程中,陈旺松以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同学们,也一点一点地把失传的民间彩扎技术找回来,用美育激发孩子对潮汕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不止是潮汕花灯,龙田小学还外聘了涉及足球、书法、象棋等领域的10名专业人士担任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指导老师,并招募志愿者前来协助。如此一来,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师资力量便由本校教师、民间艺人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

据悉,澄海区期选拔了一批有专业特长的青年教师、业务骨干担任专职辅导员,动员有能力承担课外活动的高校学生和本地“五老”人员、先进人物、文体骨干、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形成了校内外结合、专兼职互补、各层次搭配的辅导员队伍,确保“复兴少年宫”各项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如澄海崇德小学“复兴少年宫”聘请“汕头市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杜健鹏为校外志愿辅导员,乒乓球室聘请2016年广东粤东个人赛第一名的杜绍己为校外志愿辅导员等。

在乡村少年宫里,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也是一项重要命题。

在龙田小学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时不时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制作好潮汕花灯。潮汕花灯辅导老师陈绮瑾认为,课堂外的学同样重要。因此,学校将课堂“搬”到户外,数次让学生提着亲手制作的潮汕花灯,唱着潮汕歌谣,在社区舞台上进行花灯表演,把潮汕文化传播出去。

孩童的创造力是令人惊叹的。在学潮汕花灯文化的过程中,龙田小学的学生还结合灯谜、剪纸、中国画、书法等多元文化,创新传统花灯的样式,让更多人关注到优秀的潮汕非遗文化。

“2017年我们的少年宫仅有7个项目,如今已经拓展到了13个项目48个班。”杜壮文介绍,目前,龙田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设有声乐、篮球、美术、乒乓、跆拳道、电脑编程、风筝花灯、舞蹈等13个素质教育项目。此外,学校还格外重视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开展少年宫活动的有序,全力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

乡村少年宫丰富乡村孩子生活

再将目光放到汕头的其他试点。当前,汕头市各试点一方面继续在乡村学校建设“复兴少年宫”,一方面依托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条件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实现乡村“复兴少年宫”阵地建设。

例如,金区乡村“复兴少年宫”在金区鮀江街道港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依托街道、学校和社会力量,向辖区居民、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

目前,金区乡村“复兴少年宫”配备图书借阅系统和藏书6000余册,配套书桌椅8套,电脑和借阅器等一批,未成年人活动角配有儿童玩具一批,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一台电子阅读机,且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作为金区第一个乡村“复兴少年宫”,鮀江街道积极与汕头大学法学院联动,合作开展港美村少儿道德培育支教活动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从9月份开始,至11月底结束,分为两期共10节课程,并根据高低学段分开上课。

该项目共招募到汕头大学法学院2名辅导员教师和20名学生志愿者作为第一期志愿辅导员,通过引进汕头大学法学院师生作为少年宫辅导员教师及志愿辅导员,切实充实少年宫的师资力量。

在此过程中,志愿辅导员每周六上午为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学,带领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艰苦奋斗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效助力乡村学校素质教育。

乡村“复兴少年宫”衔接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有机制有保障,运行才能更得民心。

自汕头启动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以来,市、区两级文明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汕头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管理使用标准(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

同时,各试点单位陆续成立了乡村“复兴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各乡村“复兴少年宫”基本上都已制定《乡村复兴少年宫财产管理制度》《乡村复兴少年宫安全管理制度》《乡村复兴少年宫辅导教师及志愿者职责》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严格的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复兴少年宫”各项活动的落实。

记者从汕头市文明办获悉,接下来,汕头将进一步加强指导、管理,合理规划配套资金,发挥试点作用,进一步挖掘资源,鼓励引导各级体彩进行公益投入,扩大范围创新探索新方式。同时,配置器材、增加项目,让“复兴少年宫”各项活动特色化、趣味化,使农村孩子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快乐学、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目标。

特写

农家书屋

成阅读新空间

在汕头市澄海区涂池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的活动安排里,每周一下午固定开展的,是名为“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据悉,当天下午,少年宫内所有学生将同时开展读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自由读书、写读书笔记、进行读书交流座谈等。

只有全面提升少年儿童阅读水,才能使民族文化素养扎牢根须。其中,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状况和保障书本供给,尤为重要。

除乡村“复兴少年宫”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外,今年以来,澄海区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主阵地,举办阅读分享交流、村史大家讲等活动,用好用活党史农家书屋这一党史学教育重要载体,推动党史学教育与全民阅读有机结合。

据悉,结合2021年南国书香节系列活动,澄海区举办“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依托全区137个农家书屋开展红色教育,组织村民和学生一起阅读红色书籍,感悟思想伟力。

同时,澄海区还在农家书屋设置“学强国”线下红色空间,村民和学生可通过扫码直达“学强国”学台党史学教育相关专题;设置南国书香节主题阅读二维码,可扫码阅读数字化书籍,进一步丰富学载体。

农家书屋获得群众好评,这个“书院”也广受欢迎。汕头以百载商埠古建筑胡文豹大楼为载体,建设集学教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廻澜书院,打造汕头“文化客厅”。

目前,迴澜书院在每周六晚上8时定期放映红色胶片电影,将一部部红色电影和一个个革命英雄故事送到百姓“家门口”,方便群众就观影,

而为推进更大范围的全民阅读,汕头市文明办还组织开展了2021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通过流动红书车、红色基因故事汇、红书分享会、“云”读党史、“暖阅读”行动等,打造行走的红色文化文明实践阵地。

其中,进到各社区活动的“流动图书车”,注重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点出版物的阅读推广,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而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上,汕头打造了“同在阳光下——未成年人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精品项目,发动医学博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组建志愿讲师团,常态化开展心理援助志愿者培训公益课。

截至8月底,该项目共举办线上线下讲座160场,参与了5次文化下乡活动、13次送课入学校活动,提供心理援助个案咨询386小时,参与志愿者3万多人次。(●南方日报记者蔡沚彦)

上一页 2/2 下一页

推荐内容